中国男篮的状况每况愈下,令人担忧。公众最常谈论的,是希望改进篮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然而,呼吁改进体制和机制已经过了十几年,至今仍未见实质性的进展。决策层往往在最为棘手的问题上设置目标,这既反映出众人敏锐的洞察力,也可能成为决策者无所作为的托词,毕竟难题太多,难以着手解决。
在暂时不改变体制机制的大前提下,是否就无法作为呢?否。
新赛季,篮球协会调整了CBA的竞赛规范,明确每节比赛只能有一名外援上场,目的是为了让本土球员在重要阶段获得更多参与机会,从而提升能力。这种调整的思路是正确的,但力度不够。若想真正增强国内球员的综合实力,就必须为他们创造更多实战条件,特别是要在比赛的决定性时刻增加他们的出场时长。这些必要的出场时间,需要通过三个层面的变革来实现。
比赛场次: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比赛场次的增加,涉及赛制的调整。
本赛季参赛队伍提升为二十支,往届常规赛需进行三十四轮角逐,每队需参与三十四场较量。相比之下,NBA常规赛的赛程则多达八十二场。诚然,即便是来自海外的运动员,面对如此高强度的比赛也极易出现身体损耗,近些年不乏人士提议应适当削减比赛数量。但国内联赛往昔的34场常规赛,较之今年的38场,实属偏少,早些年李元伟掌管篮协期间,曾安排过54场常规赛,依我看,这对我国球员而言,算是较为适宜的安排。
根据比赛安排,可以借鉴过去的模式,即划分成南方和北方两个区域,同区域的队伍进行主客场双循环,那么每支队伍需要参加36场对决,而不同区域的队伍则进行主客场单循环,这样每支队伍只需进行20场较量,整个常规赛阶段24直播网,每支球队总共要完成56场赛事。
现阶段38场赛事,由于比赛数量不多,每支队伍仅需安排两名外援以及五到六名本土球员参与关键轮换即可完成整个赛季的比拼,但若是进行56场常规赛,则除了保留双外援,还必须配备七到八名本土球员作为主要轮换力量,否则球员受伤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这种优势在于,球员的练习时长得以延长,参与实战训练的运动员数量随之提升,比赛的激烈性和不确定性更加突出,同时为投资方的回报带来了增长。
由于参赛区域不同导致比赛对手和场次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实施区域排名,这种做法对于强队聚集的特定区域来说,显得不太合理。
各分区前8名进入季后赛,又可以增加比赛的轮次。
CBA缺少NBA那样的工资帽、选秀以及转会机制来均衡各队水平,很容易导致强队集中在某个区域,因此无法像NBA那样通过分区比赛产生东西部冠军,再由东西部冠军争夺最终总冠军的方式来进行季后赛。应该采用分区安排的方式:上半部分是(北方一号对阵南方八号,南方四号对阵北方五号)、(南方二号对阵北方七号,北方三号对阵南方六号),下半部分是(南方一号对阵北方八号,北方四号对阵南方五号)、(北方二号对阵南方七号,南方三号对阵北方六号)。倘若实力强劲的队伍都聚集在北方,那么最终进入四强的很可能全是北方队伍,假如优秀队伍都分布在南方,那么最终闯入四强的也极有可能全是南方队伍。这样一来,分区安排对参赛队伍更为均衡合理,并且季后赛阶段轮次提升到四个,比赛场次也相应增多,这也为球员们提供了更多在重要对决中磨练技艺的场合。
外援政策:强队弱队区别对待
外籍球员在第四回合中共出场六名,其中单场派遣外援的机制调整是正确的。不过我赞同姚明的主张,应当废除亚洲外援的规则。
亚洲外援的引进方式,不仅压缩了本土球员的生存空间,而且耗费巨资却可能带来隐患。由于无法通过外援来掌握他们国家的技战术特点,反而让他们全面熟悉了我国球员及各队的攻防策略和实际表现。

当前体系之内,为力求队伍彼此差距缩小,可对引进外援的规则加以修正。
在20支参赛队伍里,晋级季后赛的16支球队,也就是南北各8支队伍,在第四节的比赛中共有外援出场六次,并且每次都是一名外援单独上场。
最后四支队伍的外籍球员在每一节都有两人上场,也就是说每一节都有两个外援参与比赛。从外籍球员占用位置的角度来看,与现在每节有三名外援的情况相比,这种调整会减少位置的占用。按照每节五个位置,总共四个节次共二十个位置来计算,调整之前,外籍球员总共占据了十个位置,其中亚洲外援可以连续上四个节次,占据四个位置,另外两名外援则占据了六个位置,调整之后,外籍球员总共占据了八个位置。此外,现阶段排名靠后的六支球队和两支新队伍都采用三名外援的安排,经过调整之后,只有四支队伍保留每节八名外援的规则。
这种方式还有一个优势,下游四队第四节能够安排两名外援上场,与上游十六队交锋,本土球员必须与外援进行位置对应的攻防,经过五十六轮的较量,众多国内球员都有机会与外援进行实战对抗(目前常见的状况是外援之间进行位置交换的较量)。
人员流动:租借制度可望多赢
当前机制中,球员流动极为困难,而选秀规则缺乏实质作用。怎样尽可能促进人才流通,让有天赋的年轻球员获得比赛机会,使实力较弱的队伍能够租用水平较高的选手?
在上述外援政策优化以协调队伍水平之外,亦可改进选秀机制,使其参照类似选拔流程,选定之后以租用方式加入。
赛季结束,各队需向管理机构汇报上季球员薪资状况,同时推荐七名非外借选手,包括核心与替补,以维持阵容稳定,上季未登记的球员则转为可供外借人选。
二十支队伍所有能够外借的球员名单整理完毕,依照姓氏笔画排列,并采用某种排序方法。依次挑选可外借的选手,其顺序为上赛季最终名次第十六名、第十五名、第十四名、第十三名、第十二名、第十一名、第十名、第九名、第二十名、第十九名、第十八名、第十七名、第八名、第七名、第六名、第五名、第四名、第三名、第二名、第一名,当然,选择时要全面考量球员的实力、赛场表现以及上个赛季的收入状况。
这种安排有何理由,由于靠后的四队,也就是第十七至二十名,已经能在外援政策上享受四次八人次的好处,而第十三至十六名的实力,其实跟他们差别不大,因此在挑选本土球员时需要适当考虑,让这些队伍优先选择。
每支队伍最多能挑选两个外援,并且每队最多只能外借两名球员。此外,需要专业人士制定租借期间的管理方案,包括如何监督球员表现、如何处理薪酬问题,以及如何向原俱乐部提供回报,目的是让所有参与方都有动力。对于球员来说,如果在本队难以获得足够比赛机会,到新球队后能获得更有保障的出场时间和空间,从而得到提升。实力强劲的队伍,其球员自身能够获得成长,同时节省下一整年的薪资开支,并且还能收取租借方的费用,此外还能腾出名额,让更多青年队中的出色选手有机会体验顶级联赛的竞争环境;而实力相对较弱的队伍,则可以通过引进那些在强队中只能获得短暂上场机会的球员,来增强本队的整体实力。
此举有助于逐步实现各队球员薪资信息的公开化与透明化,为日后联盟借鉴NBA的工资帽制度、避免恶性竞争奠定基础,同时,若要实施球员租借,就必须公开其收入情况,一旦收入信息公开,税务部门便会加强监管,相信各俱乐部也会因忌惮而不敢虚报,以免自食恶果。
这样,高尚、大威二飞、王璞、赵继伟、邵英伦这些人,以及未来的胡金秋们,应该不会缺少打球的机会。
特约撰稿/鲁栩
上一篇:NBA场上壮汉林立美女如云,卡戴珊尴尬垫底,第一名实至名归?
下一篇:返回列表
vs
成都AG超玩会
vs
浙江
vs
河南
vs
赵心童
vs
深圳新鹏城
vs
纳杰马体育
vs
利雅得青年人
vs
甘肃
vs
艾佐尔夏普尔
vs
10
vs
帕尔杜比斯U19
vs
克拉科夫青年队
vs
雷索维亚青年队
vs
斯拉斯克青年队
vs
莫斯科迪纳摩青年队
vs
贝鲁特宁静
vs
南定
vs
拉莫特梅纳瑟夏普尔
vs
拜特凯尔耶特
埃拉特